发布时间:2025-02-20 | 发布来源:城西乡纪委 |
看着水龙头里哗哗直流的自来水,家住城西乡方洲村杨祠组的杨韦明脸上洋溢着笑容。“真没想到啊,在我们这个老山头上能直接吃上花亭湖的水,活了半辈子,几代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成真了,咱们纪委是真给力啊。”杨韦明的笑容里,折射出该乡以“监督之力”撬动“民生之变”的温暖实践。
监督沉下去,问题浮上来
近年来,城西乡纪委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民生实事监督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建立“清单+专班+闭环”监督体系,组建专项督查组直插项目现场。督查组既查工程进度、资金流向,更听百姓心声:能否帮组里解决吃水问题?耕地灌溉问题是否可以解决?自来水水费收取是否合理?一本《急难愁盼摸排清单》记录着督查组与群众“板凳会”上收集的34个问题,一张《办实事台账》表记载着“群腐”集中整治推动解决的16件实事。
“监督不是‘找茬’,而是搭建解决问题的桥梁。”城西乡纪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通过“组建专班、一周会商、半月调度”,推动乡政府联合水利、资规、林业等多个乡直单位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先后破解人饮工程招投标程序繁琐、修建人饮泵房占用林地等堵点问题7个。
靶向破难题,实事有温度
“过去因为灌溉难,导致我们想种也没法种,只能任由这片地荒废,现在好了,山塘扩容了,坝体加固了,大功率抽水泵也配备了,我们的田地又可以耕种了。”在杨祠组汪上岭新恢复的耕地旁,居民口中的变化源自一次“走访式监督”。督查组成员通过下沉一线听心声、入户走访看困难,实地了解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乡、村两级着力解决耕地灌溉问题,用“小改造”赢得群众“大满意”。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耕种难”的问题,监督专班绘制“整改进度表”,分时段、分工序标注问题整改进度。在耕地灌溉整改施工中,督查组紧盯整改进程,科学论证资源配置,平整和提升撂荒耕地地质22亩,对原山塘进行清淤和扩容1亩,同步蓄水1500余方,同时满足周边群众耕地用水需求。
长效固根本,枝叶总关情
走进大龙村郑河组,验收通过并投入使用的郑河人饮项目处处彰显着为民温度。“我们不仅监督工程‘有没有做完’,更关注‘有没有做好’。”城西乡纪委书记表示,通过实地参与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群众满意度回访等方式,去年以来,已有2个项目因验收未通过被责令返工,2家监理单位和4家审计单位因未有效履行职责被列入“黑名单”。
随着监督触角向民生末梢延伸,变化悄然发生:全乡177户完成旱厕改厕,2个村民组农村饮水管网延伸工程正在悄然建设,新增困难重度残疾人实施无障碍改造5户……在监督服务回访中,群众对民生实事落实的满意度达95%。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老百姓的眉头和心头最知道。”城西乡纪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监督跟着民生走、服务围着群众转”工作机制,把民生“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成效清单”,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城西乡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