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8 | 发布来源:百里镇纪委 |
“按照惯例,今天的夜校还是从一个故事开始。话说当年,陈延年、陈乔年到上海读书,父亲陈独秀没有让儿子在家里吃饭、住宿,而是让他们寄住在杂志社,每天吃大饼、喝自来水,夏无蚊帐、冬无棉衣,以此培养孩子勤俭的品格,涵养优良的家风……”
9月14日晚饭后,太湖县百里镇吴畈村今年第6期乡村振兴夜校如期开班,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茂华正向村民们讲述生动鲜活的家风故事。
今年年初,该镇纪委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运用扶贫夜校经验,开设乡村振兴夜校,并把乡风家风专题作为必讲内容之一,将村民活动场所、服务中心及廉洁文化宣传场所等串珠成链,带动村容村貌和廉洁文化环境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廉洁活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说出乡风家风,老百姓们不仅愿意听,而且记得牢。”该镇纪委书记吴玲介绍,“乡村振兴夜校创办以来,乡风家风专题就一直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内容。夜校主讲人既有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也会邀请各帮扶单位、脱贫典型、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目前已累计开设53场次,实现了全镇九村一居全覆盖,已成为引导正确党史观、汲取红色养分、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媒介。”
“家风家训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一些著名家训还一度成为引领人们向善向上的标杆。郑板桥的‘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就是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退休教师王西明对历史上的家风故事如数家珍。
“在夜校上讲乡风家风不仅能够影响普通老百姓的行为举止,而且也会让故事潜移默化渗透在党性教育中,帮助我们年轻的党员系好德行操守的‘第一粒扣子’。”该镇吴畈村产业发展党支部青年党员徐朝霞已连续参加6期乡村振兴夜校,感受颇深。
除乡村振兴夜校之外,该镇还通过开展‘进农家、说农话、干农活、话农情、会农意、解农忧’活动、微信推送家风家训等多种形式,把家风故事讲到群众心里,把清风正气送进家家户户。
“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结合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把家风建设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该镇纪委书记吴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