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1 | 发布来源:刘畈乡纪委 |
巍巍大别山,横亘江淮间,雄踞鄂豫皖,绵延八万里。从黄麻起义的硝烟,到新四军抗日的烽火,再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无数英雄儿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牺牲和贡献,造就了“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传奇。大别山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我们要深刻学习和传承大别山精神,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传承大别山精神,坚定对党忠诚之信念。“共产党是我们亲爹娘,哪怕敌人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任凭敌人再猖狂,烧我的房屋抢我的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这是在大别山区广为流传的歌曲。忠于共产主义、忠于共产党的志向和信念在大别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整体革命文化景观。无论革命是处于轰轰烈烈的高潮,还是转入白色恐怖的低谷,历经无数次“会剿”、“围剿”、“清剿”、“扫荡”的挫折,大别山的英雄儿女们始终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不曾动摇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红色政权。我们传承大别山精神,就要把“忠诚”二字写在眉宇间,融进血液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筑牢理想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之心。
传承大别山精神,涵养甘于奉献之品格。“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是大别山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至高礼赞。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大别山人民舍小我为大家,甘于奉献,把最后一粒米当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将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革命的胜利。28年的烽火岁月,上百万英烈,上百位共和国将军,这些传奇数字背后闪耀着大别山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的光芒。我们传承大别山精神,就要舍小家为大家,化小我为大我,讲奉献不讲条件,讲付出不讲索取,用无私奉献诠释作为共产党员的行动自觉,在无私奉献中书写时代华章。
传承大别山精神,践行为民服务之初心。“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大别山区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大别山,共产党人用真心、真情、真作为为老百姓争土地、夺权利、保家园、谋新生,形成了党一心为民,老百姓一心向党,军民鱼水情深、团结一心的良好局面。群众路线的深刻践行,爱民情怀的动人画卷,使大别山精神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我们传承大别山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秉承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践行为民服务之初心,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承大别山精神,汲取勇当先锋之力量。“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历史的洪流中,大别山地区的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军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大别山地区是全国最早有党员活动、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组织了黄麻、商城、六霍起义,创建了全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成长和壮大了新四军二师和五师两支战略部队,成为华中地区最早进入敌占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以勇往直前的胆气和魄力成功强渡汝河,挺进大别山,拉开全面反攻序幕。传承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有敢当前锋、敢为人先的锐气,要甘当“排头兵”、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历史造就了大别山精神,时代需要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作者 刘宛婷)